查看原文
其他

消解界限 · 由心而行 —— 专访日本平面设计师菊地敦己

陆俊毅 陆俊毅_设计现场 2019-12-09

菊地敦己很特殊。作为日本国内鲜有的一稿提案设计师、从雕刻到平面、由开店到出版,复合经验的重层内包之中是一颗退行见进的设计之心。自2006年JAGDA新人赏到近来年的日本包装设计赏大赏、原弘赏、JAGDA赏的获得、也都从正面肯定了其于设计师身份内的创作成果;也由侧面揭示了对设计师样态之多元认同的日本平面设计之现状。风和日丽天、在Jap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展场内、我们特约专访了菊地、听他娓娓与众不同的活动经历与独自特有的创作视点。


菊地敦己(Atsuki Kikuchi) 

网站:http://atsukikikuchi.com/


菊地敦己事务所主宰。武蔵野美術大学出身,活跃于平面、品牌设计、产品、出版、企划等领域。曾获JAGDA新人奖、ADC奖、日本包装设计大奖、原弘奖等多奖项。代表作有青森县立美术馆VI设计、龟之子束子包装等。他常对现有的设计思想和常识提出疑问,并且往往能创造出更加不拘一格、新鲜、耐看的设计。


 代表作
百年品牌龟之子

青森县立美术馆



采访时间:2019.10.19 PM

采访地点:移动的头脑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388号越界・世博园)

受访人:菊地敦己

采访人:陆俊毅、孙思嘉

采访翻译:孙思嘉


(K-菊地 Q-陆俊毅、孙思嘉)


Q:尊敬的菊地先生,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够有机会邀请到您来进行访谈。首先,请允许我向您的到来表示深深的感谢。包括我在内,有许多中国设计师、设计学生都很喜欢您的作品。因此,接下来的访谈我们想围绕着您的过往与作品创作为中心,向您请教。还请您多多指教。


K:请多多指教。


Q: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当初选择武藏野美术大学的雕刻学科、之后却又中途退学并设立了设计事务所。请问最初是什么缘由使您选择学习雕刻、而又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中途退学并改跑设计跑道的?


K:其实原本完全没有改跑的打算。最早我是画画,进入大学的第一年也基本都在画画。选择雕刻、是对立体造型也感兴趣。绘画的话、自己在家里就可以画的不是吗?


Q:是的。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的。


K:但若是雕刻的话、在家就很难展开作业吧?所以、抱着:好不容易付了学费去读美术大学、就干些在家难以做成之事的想法、去了雕刻学科。然而,当时也并不是考虑只做雕刻,现今也并非仅在当时有做雕刻的想法,所以目前我也还会创作立体作品。


Q:哦、现在也依旧持续着不仅限于平面的创作。

 

K:是的。现在也有作为作品并发表的立体创作。很多东西随着时代的不同视点也会有所改变。以前、特别是退学那时的我,比起作家①,实际上更是做了许多像是策展的事情。因此,二十出头时常被当作是业余制作人。虽然偶有被称为设计师,也是因当时在以设计营生。然而到了二○○○年以后就反过来,经常被冠以平面设计师之名了。但从被说成是设计师以来,我却也还经营着饮食店,总之,什么事都干(笑)。像是出版之类的。所以,在出版业界,我被当作是出版人,在餐饮行业被当作是餐厅经理,在设计业界被当作是设计师…(笑)


Q:真的是拥有多重的身份,也体会了各个不同的领域呢!


K:是的、多重身份,多重体验。虽然目前平面设计做的比较多,但至今我也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份是定格在平面设计师之上。嗯…平面设计、我也觉得是自己很主要的技术,而今也就是由趣用之,像是最近就做了饼干的设计。当然,能不能卖是另外一回事情。


Q:那请问您感觉在这许多领域中的各种经验,是否有对您的设计有所助益?


K:嗯…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化!虽然经验了许多。但倒也并不是为设计而去体验,而仅是想而为之则去做。


Q:颇有艺术家感的自由发心……


K:嗯、倒是难说。况且,何为艺术我也并不深解。基本上,我就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质疑精神」!并非差不多就行了,而是先“在意”到“为何如此”、再对自己的“在意”孜孜以寻,并渐渐得见一个崭新的方向、的样子吧



Q:您曾在「设计的思考」②的讲演中提到「在表现的内侧潜藏着对事物的视点与感知方式,并且,感到在思考中也像是存在着设计的原型」③。是否可以请您再明晰的解说一下、您所提到的“原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或样态、而它是如何对您的设计方式产生影响的?


K:关于「原型」这一概念如何进一步去深解其实我也还未知。但我是有「出发点」、「契机」那层意思的。也就是“疑问”吧。对于事、物抱有的疑问。诸如现今所有的事物,这个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那个是否还有些别的方法之类的发想提起的起点,这个相当重要。「质疑精神」!并非差不多就行了,而是先“在意”到“为何如此”、再对自己的“在意”孜孜以寻,并渐渐得见一个崭新的方向、的样子吧


Q:所以,其实“在意”的部分里也是含有好奇心的成份的?


K:啊!当然。并且是占有绝对比重的。


Q:了解。带着饱满的好奇心去“在意”与“质疑”着、并前行。 


Q:提到您的众多代表作、自然不可少的便是「sally scott poster 系列」、是否可以请您也再分享有关该项目的契机与一些设计前后?


K:啊~~~每年都做sally scott的海报!随着每年不同的主题,设计也会随之改变。初期的设计,是想将海报当作为“窗口”,并以窗外景色为题而展开的系列。所以,实际上是在画风景。


Sally Scott


Q:这个主题也是自己自由设定的?


K:是变成了自由了的。(笑)怎么说呢、最初的五六年都做同样主题的一个系列,也慢慢的积攒了些人气,因而不仅仅作为在店内使用的海报,也送到美术馆作为作品去展览,由此而慢慢变成了自由的项目。


Q:不仅通过该项目将之作为自身表现的语汇,也有因想为之而去做并得到满足的原因。


K:嗯,两方面都有。也是因为有制作截止的日期而不得不做而作的。顺着话题,总之是在持续着创作。像是突然立即就设计之类的案子,比如帮时尚品牌设计物件。基本上那样的委托我都不接受的。现在不仅仅是海报,型录,在各种品物的设计中,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性的部分渐渐变得易被接受。所以,除了“为了达成、完成委托人的项目要求”的一类案子之外,独立后的这个案子是以作品为形式去在品牌中发挥效用的。


Q:所以,也许这样讲有所偏颇。但感到菊地先生在您的认识里,艺术和设计并没有要明确的区分,或者说是有一体化的认识的?


K:嗯!并没有分开哦!嗯,可被区分的部分和不可被区分的部分都有。比方说,在考虑内容的时候,虽然某种程度上有非常追求艺术性的思考。但我也担当艺术指导,因此是否有效用也常常的考量。在店里,怎么说呢,表现的方法多有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而比方说像“主题构想”那样的东西,也会相当配合品牌的 Image 来进行的。


Q:近年来、恭喜您以分别以「ゆらぎ - ブリジット・ライリーの絵画」カタログ(摇曳-布里杰特・莱利的绘画)画册与「WANOBI」获得2018年的原弘奖与JAGDA奖、在完成每个优质项目的背后、一定有许多辛苦和困难的地方、也是否可以请您以其中一个或其它获奖代表作品为例、和我们分享该项目和在项目背后的一些故事?


K:获得原弘奖的是书籍设计。莱利的那个设计,虽然也拿了一些其它平面设计奖项。怎么说呢,书籍设计倒还顺利,反而是在做海报的时候会需要有些考量。一般像展览会类的平面设计,因为是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大多不能对所使用的艺术家作品图片进行编辑。因而图片和文字不得不分开进行设计配置的情况会较多。那样的话,就常会变成依靠字体设计来推进,这类方式其实已经普遍,一直重复下去就会出现“因重复而类似”的问题。总觉得那样不理想,而想要避开那样的做法。那,不仅仅只使用一张作品图像,而是将之进行组合来表现也是有可能的。倒也不是说要让你看到有些奇怪的画面组合,而是认真的以和其它展览作区别、并让人们接受到在此时此刻此展的个性为方向。图像性的使用作品图来进行组合,去尝试做出与众不同的视觉传达。在这点上,倒也是觉得还做的算可以。另外呢,这也并不是单个工作的话题,我觉得这是可以和中国的设计同行们一起共有的话题。英文字母和诸如汉字的,相异文字有时不得不在一个平面进行编辑处理吧?


ゆらぎ ブリジット・ライリーの絵画


Q:是的,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K:关于这点其实常常会有所思考。通过这样异同文字的组合会有有趣的效果。因为会出现“违和感”。所以,偶尔有时候会接手来自欧美的工作委托,其实只有用到英文字母,因而总是感到能做的很少…


Q:因为使得“诞生违和感”的机会变得少了。(笑)


K:对!文字的味道变得很重要。在日本,承接日本的工作委托时,非常老旧的英文字体和自己设计的日文字体做组合时,就产生不同的滋味了。如果换做是在欧美系的工作中来使用,那就仅是老气横秋的设计,而旧的日文字体和旧的欧美文字体并置,从其相互关系中产生的违和感里就可诞生出新意。当然,虽然要概括现在说的这点很难,但是“以旧制新”,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方式感到很有效用。当然也可能会有问题,但感觉会诞生有趣的东西。


Q: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面临着“设计方式转变”的课题、您是如何看信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您本人又是如何处理的?


K:首先,我是DTP之后一代的设计师。Desktop Publishing。有了电脑制作之后的设计师。正好是电脑设计普及化的时候我成为的设计师。在我之前的设计师们面临的设计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当然,我之后的设计师也是。现在,媒体时代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媒介本身也发生着改变。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变化着的。对于“变化”我是持多多变化、越变越好的态度的。


Q:也正因为变化,所以会产生可能性。


K:是的,变化就会有趣,可能性就潜藏其中。


Q:本次 Jap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邀请了包括您在内的许多著名平面设计师来中国进行作品展示及交流、您本人也亲自前来、同时、目前正在进行评审工作的GDC赏也邀请了四位来自日本的设计师担当评审、可见中日平面设计正日益交流的频繁、您对中国的设计是否有了解、以及、身为在国际化语境中的设计师、您又是如何看中国与日本设计的关系?


K:首先,近年来,中国的设计成长的相当迅速,变得相当的好!


Q:谢谢您,当然,虽然今后依旧有很长的道路。


K:嗯,而且那种感觉不是“啊!中国的设计变好了!”而是“啊!这个真是好!”的程度。而且,也并没有“中国-日本”的感觉。其它的呢,就要以个别的设计师来说了……


Q:其实当前、中国的设计也正掀起一股文创、国潮的设计热流、一如日本的老铺翻新类型形象设计;您是如何看待及处理传统文化的当代视觉语言化、以及、在此方面、您是否有愿意分享的经验?


K:我现在正也常常做着许多老品牌的设计项目。我倒并不会刻意的去表现“现代感”,不是“现代的感觉是这样”而去做成这样。就是按照自己一贯的方式来设计。内容是老的东西本身就很有趣,而这样做从结果上来看倒还是诞生了新的东西,因为我是活在当下的当代设计师。觉得特别的去刻意反而会变得勉强。


Q:顺其自然的按自己的方式推进。


K:嗯,是的。


Q:最后一问。您认为:「设计为何」?


K:设计的话,基本上和编辑这个词意思相近。不仅是设计师需要设计,只要是与社会活动发生关系的人,与专业或是非专业无关,像是设计、编辑的思考方式我觉得大家都需要具备。设计首先应该是那样的东西。然后呢,平面设计的范围就会更小一些,略微专业的来讲,现在我觉得很有趣的是,迄今为止被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媒介都逐渐在萎缩,但是设计的思考,设计的方法依旧存在。那如何将之转换和变化下去,这一问题我就觉得非常有趣、也跃跃欲试。也就是说,变化了媒介的设计方法会如何演进令人期待。我觉得会从两个方向的交织上产生出变化。工学从本质上来说思考方式是设计的。像是从工程师视角出发产生的思考表层的衣饰那般,那样的表现现在不是越来越多了吗。设计师和工程师现在还稍微有些分离。而我认为要由这两个方向出发并产生交织。从交织开始感觉会变得很好玩。而其实从本质上讲两者都归属于设计。


Q:本源上是一致的。


K:对!我觉得这点将来会更加进化,那时候真的是很令人期待的。


Q:今天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并详尽的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使我们深深受益。也感谢 At Design 方的支持,和思嘉的翻译。


K:哪里,也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采访中

图片左起:孙思嘉、菊地敦己、陆俊毅


 


①[作家];创作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人。此处多指艺术创作。
②[デザインという考え方]:2009年菊地敦己在京都精华大学举办的讲座主题。
③ [在表现的内侧潜藏着对事物的视点与感觉方法,并且,感到在思考中也像是存在着设计的原型] : 2009年菊地敦己在京都精华大学举办讲座的内容摘要。




 后续活动详情
Talks
⏰11月16日 15:00 古平正義
Talks门票:60RMB(每期250个名额)


Workshop
古平正義

2019年11月17日(2小时制)

主题:设计之前的设计
门票:500RMB(每期30个名额)


地点:移动的头脑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388号越界·世博园 B4-1

活动・观展・Talks
点击阅读原文/扫码报名



相关阅读
诠释日本之美 —— 专访日本平面设计师花原正基
回顾 | At Design Talks日本平面设计展开幕日
开幕报名 | 海外最大规模日本平面设计展登陆上海


-END-

部分图片版权自菊地敦己,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CONTACT US ljy100@126.com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合作意向,可给我们写邮件。


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